從知道自己懷孕的那一刻起,相信準媽媽們除了歡喜之外,想必也有不少的驚惶參雜在心裡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。
除了婦產科醫師之外,牙科醫師也是很關心準媽媽們的。口腔保健對於孕婦而言是極為重要的。
1.預防勝於治療 口腔,包括了牙齒、牙齦、齒槽骨、舌頭與唇、頰、顎等等軟組織以及硬組織。俗話說:「牙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。」所以,現代醫學是強調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平時,尚未懷孕之前,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,還有定期檢查的正確觀念,未雨綢繆,生理與心理都準備妥當,懷孕後的壓力自然也會減少許多。
2.懷孕期的口腔變化 婦女在懷孕後,進食的量和次數都顯著增加,並且在懷孕初期對酸性食物有所偏好,並常反胃和吐酸水,此外孕婦常感疲倦和行動不便而疏忽刷牙、用牙線等等因素,使得口腔內食物殘渣累積較久,往往導致蛀牙機率大大增加。再加上懷孕期間,胎盤所製造的荷爾蒙,進入循環的母體血液,而作用於牙齦的微血管,使得牙齦充血且腫脹,對口腔造成極度不適,牙齦變得脆弱易受食物殘渣的影響而發炎。這些生理上的變化,加速了牙齒與牙周的病變,造成了「懷孕期牙齦炎」,嚴重者,甚至會形成「懷孕期牙齦瘤」。
3.懷孕期間的口腔保健以及治療注意事項 (1) 在懷孕初期,應由牙醫師做一、兩次的口腔檢查;選擇在懷孕中期作減輕症狀的治療;以免於懷孕末期或生產後發生更多的蛀牙與牙周病。 (2) 懷孕初期,胎兒器官尚在分化,容易受到消炎藥、麻醉藥等之影響,不宜接受治療。 (3)懷孕最後兩個月,子宮較敏感,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收縮,也不適合接受治療。 (4)以懷孕第四個月至第六個月較適當接受牙科治療。像普通的洗牙、根管治療、牙齒補綴和簡單拔牙,在此期間是可以進行的,但是要儘量避免接受X光照射檢查。 (5) 懷孕後應注意食物的營養,特別是鈣和磷、與維他命C和D的攝取,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,勤於刷牙漱口用牙線,注意口腔清潔。
4.做好懷孕期間口腔衛生的輔助工具 (1)牙刷:牙刷的選用以軟毛為宜,可避免傷害腫脹充血的牙齦。刷牙時應注意刷到牙齒的各個面。一次刷兩顆,慢慢刷。 (2)牙線:牙線可以清潔牙齒的鄰接面,是去除牙縫中牙菌斑的利器。使用時須順著牙齒面及弧度,不只去除夾在縫中的食物殘渣,也不致於傷到牙肉。(3)沖牙機:雖然沖牙機無法去除牙菌斑,但是其水壓,可在清除殘渣的同時,也兼具按摩牙齦的功效。 (4)漱口水:為了減少牙菌斑的聚積,可以依照醫師的指示,使用漱口水作為輔助清潔的工具。
市立婦幼綜合醫院牙科總醫師許玲欣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