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病 可能引發早產 【李耀泰/台南郭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】
早產(在37週前出生)佔全部生產的9-10%,是胎兒死亡的最主要原因,更會造成心肺功能不全、智力不足和視聽障礙等後續問題,治療費用昂貴,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。無疑的,在母親子宮內的天然保溫箱,總是比醫院的保溫箱來得更安全,因此預防早產的發生,也是產科醫師的一項重責大任。
在美國,30歲以上的成人最少35%有牙齦炎,其中22%為輕度,13%為中、重度。牙周病主由革蘭氏陰性厭氧菌感染所造成,會使牙齦萎縮、牙齒脫落,就連頷骨也會遭受破壞,而早產很多與感染有關,此可由羊水和臍檢查見到細胞素增加和細菌培養陽性來證明。最近發現許多早產的胎兒血液中有牙齦炎相同的細菌,正證實二者之關連性。
牙齦炎和牙周病感染者,其細菌包括彎曲桿菌、具核酸桿菌、微小消化鏈球菌、牙齦單卜碄菌、齒垢密螺旋體和類桿菌等。在正常刷牙後,血中會出現輕度菌血症。許多研究證明,早產和胎兒感染的羊水中可培養出這些細菌,而此等細菌在正常的陰道是不存在的。因此,推想細菌由牙齦中經血液流至子宮腔內。
研究中更證明,在母親懷孕20-24周檢查如有牙周病,則發生早產的機會比無牙周病者多7倍。而且中、重度牙周病患者又比輕度牙周病患者早產多3倍。在懷孕中如發現有牙齦炎或牙周病,在清除病灶後,證明也可以減少早產兒和低體重的發生率。我們知道,母親若曾發生早產,則下次懷孕發生早產的機會比一般孕婦高3倍,是否因牙周病一直被忽略,使早產重複發生?
牙周病雖有吸菸、遺傳、糖尿病和高齡等危險因素,但如能正確刷牙,少食甜食,以及在懷孕前先請牙醫師檢查,則應是不存在的問題。孕婦如有心臟瓣膜的疾病,需使用抗生素來預防心內膜炎,則孕婦有嚴重牙周病,使用抗生素或許也可預防早產。
【2003/10/04 聯合報】
|